为什么武生的命运总是悲剧的 —— 观《武生开打》

1 7 月, 2024 § 为什么武生的命运总是悲剧的 —— 观《武生开打》已关闭评论 § permalink


文/梁栋﹝LeungTong﹞


终于,武生开打!我们看到两段末世的故事。一则南宋纪事,讲述宋军统帅岳飞的年轻大将高宠因自傲而战死沙场的悲剧;一则南明纪事,讲述明末将军史可法死守扬州,最终兵败选择沉江自尽。这两段故事分别被演绎于武生折子戏《挑滑车》和《沉江》。在荣念曾实验戏曲《武生开打》中,这两部折子戏分置上下两部分,构成某种对话关系。不难发现,无论是结构、文本,还是影像,两部分都是对称的,具有互文的意趣。此外,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细节。比如,在高宠篇,演员在左(观众视角),审视右边的椅子(自我);在史可法篇,演员在右,审视左边的椅子(自我)。再如,高宠篇以「无」收场;史可法篇以「空」结束。如是等等,我感受到极简舞台的结构美感。

另一种美感来自传统戏曲的「一桌两椅」美学。椅子是传统戏曲的基本装置,在这里,椅子被赋予多重意象。演员不断摆弄椅子的位置,我似乎看到一面镜子、一具雕像、一座坟墓…… 看到站在山头的高宠、站在江边的史可法……「一桌两椅」所创设的舞台空间充满隐喻和想象,于我而言,这是传统戏曲最大的魅力。此外,白纸是另一个重要意象。演员手举白纸,似乎在阅读什么;舞台上空,一张张白纸徐徐飘下,最后消失在视野中,这似乎在暗示着武生的悲剧命运。关于「白纸」的演绎,在荣念曾老师《佛洛依德寻找中国情与事》 、《天宫》等剧作中均有出现。记得荣老师曾说过,他总是用一个作品回应另一个作品(大意)。比对分析荣老师不同作品里的文本、意象,寻找作品间的对话,想必十分有趣。

此外,舞台影像也非常有趣。在高宠篇,我们看到的是随风飘摆的山头丛林;在史可法篇,我们看到的是波涛汹涌的江水。影像虽克制,却巧妙地带出舞台所指涉的历史场景。山头丛林,我们联想到高宠愤怒地站在山头,看着自己在山下的战场里疯狂游走,满身血迹;涛涛江水,我们联想到史可法忧伤地站在江边,彷佛看见自己的一生在江水上流过,满身血迹。

此外,影像还有一处巧妙的设置,起初,幕墙中央有一块矩形方框,方框里面播放着以下影像:山头丛林(高宠篇)/涛涛江水(史可法篇);后来,影像扩展至整个幕墙。若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,这里完成了一次巧妙的切换:由实验舞台切到真实的历史/社会场景。在我看来,矩形方框象征着剧场舞台,里面的「丛林江水」是对社会历史的映射。我们看到方框里有虚拟演员的戏曲程式表演,我们看到一段段文本(意识流):「我坐在这里或站在那边,我的存在会不一样吗?…… 我面对群众或背对群众,我的视野会不一样吗?…… 」这是舞台的演绎和反思。然而,当影像扩展至整个幕墙,一切似乎变得不太一样,这时,丛林摇摆得更加厉害,江水也更加汹涌,我们彷佛亲临历史现场。

至此,我们终于可以 —— 「打开」武生!为什么武生的命运总是悲剧的?为什么武夫似乎只能胜利凯旋,抑或是战败不留命?看着影像里的「狂风巨浪」,我忽然意识到武生正是为此刻而生!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,这是他们的使命,也是他们的宿命。英雄气短,形势如山,当大势已去,唯可叹「人间草木竟飘零」。舞台上,演员在嘶吼,在发泄种种愤怒、焦虑、忧伤…… 这是一种与时代命运抗争的无力感。我忽然意识到艺术家的命运与武生颇为相似。这里讲述着武生的故事,而我看到的是艺术家的「悲剧」命运。

荣老师常常藉由「椅子」创设一种意向性的目光,在剧场,演员思考「角」的演绎、辩证舞台与历史的关系,反思当下社会与实践中的自己,寻找剧场的文化、舞台的边界、前瞻的艺术,以及自己的命运。在剧场,艺术家如是,观众亦如是。在荣老师的实验剧场,我们需要以一种多维的嵌套的视角游离于舞台前后、剧场内外,审视每一个角色、每一个意象,最终发现自己。这是看戏的乐趣。法国人类学家阿兰·乐比雄提出「互观人类学」(reciprocal anthropology),意欲建立可逆的人类学观察:文化双方都在观察对方,也都被观察;在提问,也在被提问。荣老师的剧场实验为艺术家、演员、观众提供了一种「互观」的契机。如荣老师所言:「我常常觉得聚合艺术家们在一起,除了满足既有社会艺术运营模式之外,更重要是透过跨领域跨地域及跨文化,争取更多空间及时间去建立创作互动持衡辩证的平台。」是次《武生开打》聚合了两岸三地以及日本新加坡的演员和艺术家,我很好奇在这样的「跨文化」实践里,互观、学习、成长是一种怎样的经验,我想这个过程一定令人获益匪浅。

武生是一种情怀,同时也是一种媒介。藉由「武生」,剧场有了跨文化的交流,寻找着不同文化的「聚点」。如荣老师所言,(艺术家)是神是鬼已不再重要。

 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本文遵循 CC知识共享协议(署名/非商业用途/禁止演绎)

 
 
 
 

Where Am I?

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entries tagged with 跨文化 at As I am , so I see.


  • Tong LEUNG
    post 80s
    Zhanjiang
    major “aha”

  • 工程师,创意研究,博客写作

    兴趣: 哲学、当代艺术、复杂科学、剧场实验、社会创新。

  •   我的脸书

  • 文章分类 | Categories

  •       荣念曾漫画 – 格物致知

     

     

  •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    本作品由梁栋﹝LeungTong﹞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